台湾白海豚国际顾问团成员陈昭伦表示,这次的白海豚目击纪录来自桃园永安渔港的渔船,拍摄到一群共4只白海豚,分别为2大2小。 图:“珍爱桃园藻礁”脸书粉丝专页提供
台湾白海豚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目前全球仅存60余只。环保团体昨(6)日联合召开记者会,宣布日前首次在桃园大潭藻礁区域,发现白海豚的踪迹,同时,他们也借此呼吁,希望附近正在施工的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停工,重启环评。
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大潭藻礁,继2017年的一级保育类动物“柴山多杯孔珊瑚”、2018年国际濒危物种“红肉ㄚ髻鲛”,今年再度发现全球仅剩60余只的濒危物种“台湾白海豚”出没。
农委会林务局曾于2014年公告,白海豚的重要栖息环境范围大约是苗栗中港溪口的龙凤港至台南将军港。不过,台湾白海豚国际顾问团Peter Ross博士亦在2010年发表在水生生物保育国际期刊中,指出了确认的栖息范围之外,具有同样栖地与白海豚食物物种的新竹以北海域也是台湾白海豚的潜在出没海域,只是至今没有目击纪录。
台湾白海豚国际顾问团成员陈昭伦表示,这次的目击纪录来自桃园永安渔港的渔船,拍摄到一群共4只白海豚,分别为2大2小。而同一天在大潭藻礁附近的钓客,也用手机记录下白海豚出没的身影,双双成为白海豚现踪于大潭藻礁区域的铁证。
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理事长文鲁彬呼吁,政府应尽速拟定符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台湾白海豚复育行动,进行大潭藻礁保护区的设置,以及规划渔业渔村资源永续的方案。同时他也谴责政府对于濒临绝种的台湾白海豚,与极其珍贵的大潭藻礁,不仅没有实质的保育行动,反而盲目地迳行通过中油三接开发案,不只伤害大潭藻礁与珍贵的湿地,更会破坏海洋生态、摧毁在地渔民的生存权利。
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专职律师蔡雅滢则强调,此次在大潭藻礁区域发现保育类野生动物的新物证后,环保署应该依行政程序法第128条,撤销、废止或变更邻近的观塘工业区及观塘工业专用港旧有的环评处分,同时呼吁正在兴建的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应该立即停工,重新启动新的环评程序。
台湾白海豚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目前全球仅存60余只 首次在桃园大潭藻礁区域,发现白海豚的踪迹,呼吁希望附近正在施工的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停工,重启环评。